在青藏高原的广袤土地上,生长着一种独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——青海合头菊。作为菊科合头菊属的成员,青海合头菊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,绽放在青藏高原。
形态特征
青海合头菊是一种高海拔植物,通常高3-5毫米,呈莲座状生长。其根细而垂直,直径约2毫米。叶全形长倒披针形,长1—16厘米,宽4—5毫米,无柄,边缘具有大头羽状半裂或深裂或2—3尖齿状羽状浅裂。在叶的表面和背面,均密布着白色稀疏的长柔毛。在茎顶,5个头状花序集成直径约15厘米的团伞花序,每个头状花序含有5枚舌状小花,呈黄色。瘦果未成熟时呈倒卵形,压扁,一面有1条而另一面有2条细纵脉纹。花期通常在8月。
分布区域
青海合头菊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(称多)和四川(色达)的高山区域。这些地区海拔较高,一般在4700—4800米之间,是典型的高山流石带或草甸环境。
生长环境
这种植物适应于极端的高海拔环境,能在石质或草甸土壤中生长,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。由于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变化莫测,青海合头菊的生长周期和繁殖策略也相应地演化出了独特的特点。
花期
青海合头菊的花期相对较短,主要集中在8月份。在这个时段内,植物会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繁殖。
应用价值
虽然青海合头菊不是常见的药用或观赏植物,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不容忽视。作为高海拔地区的本土物种,它对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、防止土壤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。
历史记载
青海合头菊的命名和分类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。根据现有的文献,这种植物最早由植物学家Shih在青海称多地区发现,并以其产地命名为“青海合头菊”。在后续的研究中,它被归类到菊科合头菊属,成为该属在中国分布的8种植物之一。
青海合头菊的拉丁名:Syncalathium qinghaiense (Shih) Shih。